查看原文
其他

山西有多美?!3市(县、区)入选2019全国美丽城市!榜单来了……

本台综合 山西广播电视台 2021-08-03

近日
由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环境网共同主办的
首届“发现‘美丽城市’
‘美丽乡镇’‘美丽景区’”
大型推选活动结果揭晓

太原市、屯留区、沁水县

荣膺“中国美丽城市”称号


此次推选活动本着“发现”“引导”“示范”“展示”的原则,旨在通过宣传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典型案例,为各地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借鉴。活动自2018年9月启动以来,历经自荐推荐、专家评审、网民投票等环节,最终从入围的160个城市、乡镇与景区中评选出18个“美丽城市”、29个“美丽乡镇”和7个“美丽景区”。
其中山西省共有3座城市被评为美丽城市。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到底是哪几座城市获此殊荣

碧水蓝天太原城



  太原,简称“并”,古称晋阳,山西省省会,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三面环山,汾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全市辖六区三县一市,总面积6988平方公里,截止2018年末,太原市人口为442.15万。

  文明久远的历史,留给这座城市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宋代建筑的典范、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晋祠,中国惟一一座全部采用砖仿木无梁建筑组成的寺院——永祚寺,寺中的“凌霄双塔”(文笔双峰)也是太原的标志。此外,还有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蒙山大佛等等。

  太原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拥有门类齐全、基础雄厚的产业基础。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太原承东启西、联通南北。2018年,国务院批准太原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产业转型,狠抓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环境改善等各方面工作,努力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奋力谱写文明开放富裕美丽太原新篇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太原市委、市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不断提速,在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上持续发力,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并州大地变得越来越美,让绿色成为美丽太原的底色。


转变发展方式 打造绿色产业


  2018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太原以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建设清洁高效的低碳之城,在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过程中,太原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推进绿色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作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举措,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全过程,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力促进经济实现更具活力、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是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严控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环境风险项目。二是实施产业“退二进三”“退城入园”,推动企业向园区集群、产业向园区集聚。三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目标,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合成加工、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步伐,推动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改善空气质量,打造“太原蓝”

 

  2018年,太原市委、市政府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空气质量改善优先原则,着力抓好“减煤、抑尘、治企、控车”四个关键环节,制定出台一系列环保政策措施和方案,在持续推进太原市的环境质量改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全年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9.2%,PM2.5浓度下降10.6%。

  在农村清洁供暖改造方面,全年共完成农村清洁供暖改造8.22万户,替代拆除20吨以下燃煤锅炉168台,实现了城南热源厂3台270蒸吨燃煤采暖锅炉的清洁能源替代。在工业企业提标治理方面,全年实施37项特别排放限值改造的重点项目。其中,太钢在全省率先完成焦化超低排放试点改造。在“公改铁”方面,太钢焦化运煤专线改造全面完成,二电厂铁路运煤专线主线完成建设,每年可减少公路运煤400万吨,大大减少了城市上风向的扬尘污染。在扬尘综合整治方面,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防治标准,组织工地主要负责人进行防尘培训,安装扬尘污染在线监控系统730台,提高工地围挡建设标准,更换新型施工围挡46公里。同时,还对全市道路污染状况进行监测,每周公布全市污染最严重的10条道路,指导精准施策,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柴油货车和散装物料运输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加强部门联动,严厉查处货车超标排放违法行为。同时,对全市各类建设施工工程场所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初步建立了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台账。市区空气质量六项主要污染指标年平均浓度,五项(SO2、 CO、 PM2.5、 NO2、 PM10)下降,一项(即O3)略有上升,其中:SO 2、 CO、 PM2.5年平均浓度同比下降幅度明显, PM2.5、 SO 2年平均浓度分别为57ug/m3、29ug/m3,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考核目标要求(即PM2.5达到61ug/ m3, SO 2达到40ug/m3)。


修复水生态 打造水韵龙城

 

  太原城,“一湖点睛、一水中分、九水环绕”的自然禀赋,是一种得天独厚的幸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发展优势,太原市提出修复水生态,打造水韵龙城。去年以来,在已完成的南沙河综合治理改造经验基础上,太原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作出的“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启动了北沙河、北涧河、玉门河、虎峪河、九院沙河、冶峪河、风峪河和北排洪沟共八条河道的综合治理,水韵龙城格局正在从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八河碧水环绕锦绣龙城。过去,由于雨污分流设施不完善,污水连同雨水汇入河道、排洪渠、缓洪池,八河一度成为了八条“臭水沟”。现在,通过地下一座座连接井,污水、雨水各行其道,提高了城市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避免了对河道、地下水的污染,消除了黑臭水体,改善了城市水环境,有山有水、显山露水、青山绿水的美好景象展现在全市人民面前。

  绿色长廊尽显秀美景象。八条河流治理过程中,通过营造大水大绿,让城市入景入画。如今八条水系南北两岸绿化带从无到有,并拓宽至15米,垂柳、国槐、白皮杏、银杏、五角枫等20余种生态净化植被填满绿化带,沿岸绿化带好似两条飞舞的丝带灵动秀美,沿河40余处街头游园、绿地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清水+绿植”共同构建出一道道水韵情调的亮丽生态景观。

  于此同时,汾河太原段的治理美化正在加速推进,三期工程现已基本完成景观工程主体以及水利工程,治理工程完成后,将使汾河景观带向南延伸12公里,成为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水上项目的比赛场地。晋阳湖曾经是被人忽略的电厂冷却池,而今,晋阳湖及周边一带正在被打造为“龙城新名片”和“城市会客厅”——晋阳湖不仅传承着太原的历史和文化,也成为太原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在过去的一年,以晋阳湖湿地公园为中心的大生态建设已全面铺开。在加快晋阳湖湿地公园建设的同时,又一批新公园与游人见面,包括迎泽公园续建项目、龙潭公园南门区域改造项目、玉门河公园景观恢复项目、太山龙泉寺景区、金桥公园等。



修复水生态 打造水韵龙城


  东西山是太原市第一条生态屏障,林业用地面积84.372万亩(城六区总面积212.4809万亩)。2008年以来,太原市委、市政府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引入社会资本进行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首创了认养开发造林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将山水资源资本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改革之路,周边座座青山拔地而起。

  2011年至2017年,通过认养造林模式打造的城郊森林公园达17处。其中,钢盛、亚鑫、盛科、中医药、国信、梗阳、玉泉山、长风、豪光、康培、奥申体育、君威、爱晚、煤气化、环投天丽等15个城郊森林公园分布在西山一带,规划面积16余万亩,完成造林绿化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投资73.6亿元,累计栽植各类苗木1200余万株(丛),高标准完成造林绿化3.6万亩,治理破坏面230万平方米。五龙、台骀山城郊森林公园位于东山,规划面积2.38万亩,投资5亿多元,完成造林2.1万亩。这些城郊森林公园的建成,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质的改变。

  目前,东山地区已对外开放和在建的城郊森林公园及生态园9个,西山地区的绿化规模更为庞大——15个各具特色的城郊森林公园,造林绿化超过3.8万亩。以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环城百万亩森林建设、规模化荒山绿化等为重点,太原森林覆盖率以年均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加。美丽的东西山,已成为太原市民休闲、娱乐、健身主要场所,“山光凝翠,川容如画”的美景正在逐步恢复。


倡导绿色生活 打造绿色方式


  太原有一张著名的绿色出行名片:全市8292辆传统出租车全部油气改电,成为全球首个出租车纯电动化城市。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时代新人”等活动,太原市大力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开展了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餐馆等行动,发展公共交通,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绿色消费习惯、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时代风尚。


长治市屯留区



  长治市屯留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辖14个乡镇区、267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142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于2018年11月撤县设区,是长治市四个市辖区之一,是历史名县、神话之乡、红色之地、绿色之城,曾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先进集体、中国绿色名县、全国创建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农机示范县等荣誉称号。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8亿元,同比增长7.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73亿元,同比增长16.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12亿元,同比增长1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68亿元,同比增长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7524元,同比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6109元,同比增长9.4%。

  这里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远古时期即有“赤狄别种”在此建立“留吁”部落,春秋时期“留吁”归晋改称“纯留”,“三家分晋”后纯留属韩国并改“纯”为“屯”,始有屯留之称,西汉时置屯留县至今已历2300余年,有“羿射九乌”“卞和获璧”“张良得兵书”“王翦战屯留”等历史传说和屯留道情、瞪眼家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区有不可移动文物548处,在册登记古建筑207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屯留是一座光荣神圣的红色摇篮,在上党战役的主战场老爷山上,打响了解放战争的第一枪;路村乡王村是抗日英雄魏拯民的故乡,他率领东北抗联在白山黑水间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运动,成为中朝友谊的缔造者和见证者;抗大一分校女生队曾驻扎在渔泽镇岗上村,是习总书记母亲齐心同志参加革命的第一站。屯留民风淳厚,传统光荣,明清以来大量的山东人、河南人迁居这里,形成了现在三分之一本地人、三人之一山东人、三分之一河南人,兼容并包、和谐共生的独特局面。屯留被誉为“中国体育人的第二故乡”,老一辈体育人庄则栋、李梦华、张彩珍、何振梁等在这里长期工作和生活,留下了中国体育发展史上厚重的时代印记。近年来屯留区坚持“建设体育场地、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体育经济”的思路,推动体育工作和体育产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7.8平米,位列全省第一;2019年4月顺利承办了长治市首届通用航空展览会,8月8日,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U16女子足球比赛又将在这里精彩呈现。

  这里生态环境优美、城市充满魅力。屯留旅游资源丰富,山、水、森林、古建、名胜遍布全区,初步形成了“三山一水一校”全域旅游格局,特别是老爷山风景区顺利晋级国家3A景区,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评为“中国森林体验基地”,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景区”,是集上党战役红色文化、“儒释道”古色文化、自然森林绿色文化为一身的“三色”游览胜地。2019年上半年全区接待游客人数达284.83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达到28.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9%。生态环境优美,2018年以来高标准完成人工造林4.33万亩,完成四旁植树114万株,通道绿化100余公里,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2%;建成区新增绿化面积5.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5.28%,绿地率达到40.48%,人均公园绿地率达到11.21平方米,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的生态发展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除此之外,屯留区坚持生态综合治理,治理采煤沉陷区1.2万亩,昔日因采煤透水而成的“臭水塘”华丽转变为碧波万顷、荷花飘香的“大观园”,打造了全省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样板工程。全面推行垃圾不落地管理,深入开展垃圾分类与循环利用,紧紧抓住垃圾分类终端处理环节,在实践中探索形成可腐烂垃圾沼气化处理模式,走出了一条“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可腐烂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径,得到了楼阳生省长的肯定批示,为全市乃至全省垃圾分类与循环利用工作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城市风貌崭新,启动实施了棚户区改造项目,短时间内征收拆迁1224户、21.52万平米,17幢一期安置楼拔地而起;东环路改造、10条街巷改造、嶷山健身步道、麟绛人民公园等一大批城建工程相继竣工,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坚持旧城改造“大动作”、新城提升“微建设”,对新城实施了净化、绿化、硬化、亮化、白化、美化等“六化工程”,特别是今年为迎接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的到来,开工建设了城市风貌整治、立面改造、口袋公园、小微绿地、花海生态停车场、二青会主题公园、环嶷山湖绿化等项目,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实施了供热、供电、供水、供气等民生工程,城市功能更加完备;突出抓好街巷街景、乱停乱放、马路市场、小区物业等专项整治,对未批先建、乱搭乱建、抢搭抢建等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城市环境更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

  这里产业基础雄厚,投资环境优越。屯留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自古有“古韩要地”“三晋通衢”之称,境内有长太、长邯、长临高速以及208、309两条国道贯穿全境。近年来,屯留工业产业发展迅速,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3:71.8:22.9,煤炭探明可采储量91亿吨,辖区内有潞安集团5家煤矿,全区煤炭先进产能2600万吨、洗煤产能1800万吨、焦化产能500万吨。屯留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17年10月在全市首批成为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31.22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12.09平方公里,下辖渔泽工业园和余吾工业园,管理康庄医药产业工业园和路村工业园,4个工业园规划总面积57.91平方公里,起步区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目前入驻企业86家,其中规上企业2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40.21亿元。屯留区以开发区为转型平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力破解“一煤独大”产业结构,推动形成通用航空、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加工、固废综合利用、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康养等8大产业集群,加快工业结构转型。同时全力创优营商环境,严格落实创优营商环境80条,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黄金8条”,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全力打造投资洼地,2018年以来共引进项目68个,引资额218.87亿元。今天的屯留新兴产业集群蓬勃兴起,转型活力竞相迸发,必将成为一块投资的沃土、创业的乐园、致富的宝地。

  今后一个时期,屯留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和市委“打造山西重要增长极、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美丽幸福长治”的战略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在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努力谱写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屯留崭新篇章。


晋城市沁水县



  沁水县,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全县总面积2676.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1万,下辖7镇7乡251个行政村(社区)。

  沁水地形东西长,南北窄。东西长约150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地势西高东低,最高处西南舜王坪海拔2358米,最低处东南尉迟村沁河出境处海拔520米,相差1838米。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的河流主要有沁河、县河、端氏河等三条河流。

  沁水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雨热同季,季风强盛。年均气温10度左右,年降水量640毫米,无霜期160天。

  地下有金山银山。全县含煤面积2421.9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90.5%,是全国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沁水盆地是全国最大最好的一块整装气田,资源储量6.85万亿立方米,其中沁水县域境内探明储量3017亿立方米,占全市的98.2%、全省的52.2%、全国的45.9%。

  地上是绿水青山。全县有林地面积269.7万亩,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48.6%,全省第三;牧坡面积174万亩,全省第二;蜜源面积200万亩,蜜源植物全省第一,是全省养蜂第一大县、全国“蜜蜂之乡”;累计发展苗木花卉3.5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31个,是优质农产品的天然基地。有集避暑、休闲度假、探险、考古于一体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是华北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风景区,被誉为“天然大公园”;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太行洪谷;有蓄水4亿方的大型水库——张峰水库;有北方最大的观光牧场——示范牧场。它们就像久藏于深山的璞玉,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期盼着能够悉心雕琢的能工巧匠。

  县城是丽水环山。梅河、杏河穿城而过,龙岗、龙脖、石楼、碧峰四座森林公园分别环绕在县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城市综合展馆、全民健身中心、梅园城市综合体、城市绿道点缀其间,共同构成了一幅“一城山水半城园”的美丽画卷。

  人文历史厚重如山。沁水是全省第五个被联合国专家组命名的“千年古县”。自古就有“舜耕历山”的动人传说,现存下川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武安战国古寨、河头汉代古墓群等历史遗址;境内有柳宗元后裔隐居地——柳氏民居、北方第一古堡——湘峪三都古城、“金郭壁”、“银窦庄”等历史文化名村;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古有后梁山水画“鼻祖”荆浩,散曲家常伦等,现有开创“山药蛋”派的人民作家赵树理。“千年古县 如画沁水”,这里既有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观,又有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还有支撑旅游深度开发的历史文化名人。旅游文物资源得天独厚,比较优势明显,具有优先开发旅游业的资源基础和先天条件。

  近年来,沁水县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林业生态保护先进县”“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全省增加农民收入先进县”“省级园林县城”“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荣誉,连续两届蝉联省级文明县城,连续29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入围“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入选“国家园林县城”预备名录。

全国榜单在下面:

山西台融媒体综合编辑自中国环境网

推荐阅读

16天16封贺信!习近平提到最多的是这个词

重磅!关圣史迹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山西牵头,多地联合!

减负组合拳?!人民日报关注山西这件事儿!

快于全国!稳中有进!山西前三季度成绩单详解……

骄傲!塞北的风点亮西湖的灯

别样体验!60万米高空看山西……

长治、阳泉拟任职干部公示 

山西省纪委监委公开曝光5起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典型案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